聚合智能融合发展成新能源产业壮大关键路径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智能汽车、低空出行、具身机器人等产业已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载体。由于感知、决策及控制等环节技术同源、底层相通,通过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应用赋能低空出行和机器人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聚合并非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技术、产业链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如是说。在9月17日举行的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与会人士一致认为,以技术同源、产业链相通、应用融合为核心特征的聚合智能,正成为新能源产业突破单一发展瓶颈、开启万亿元级市场空间的新方向,而融合发展则成为推动这一产业壮大的关键路径。
技术同源与产业链互通
构筑聚合智能发展基石
张永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与低空经济三大领域存在显著的“同源性”:底层技术均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支撑,形成了基于AI的终端产业链;供应链重合度超60%,部分企业测算已达70%,智能汽车的电驱动、通信部件等上游环节,可直接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提供支持;应用场景更呈现“天地一体”的融合趋势,催生出跨领域的融合终端及基础设施。
这一“同源性”在技术落地中得到充分印证。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机器人控制实验室主任赵明国团队深耕双足机器人研究二十余年,其带领的清华火神队凭借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强化学习技术,夺得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5V5足球赛冠军。“机器人踢足球看似是趣味场景,实则是验证具身智能的‘标准平台’,涵盖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全链路技术,而这些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智驾系统底层逻辑相通。”赵明国表示。
产业链的“互通性”则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以激光雷达为例,2019年车用激光雷达采购价高达10万元,一线束成本达1万元。如今在智能汽车规模化应用推动下,同款产品价格降至800元,一线束成本仅4元,实现从“天价”到“平价”的跨越。“机器人、低空经济当前面临的‘成本高企’难题,本质是供应链未与成熟产业打通。”张永伟表示,智能汽车的感知、计算、执行等产业链环节,完全可延伸至这两个领域,例如汽车动力电池可直接适配低空飞行器与机器人的能源需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开始布局跨领域电池供应。
企业层面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将智能汽车作为“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试验场”,征程系列芯片已在200多款车型上搭载,前装量产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而基于同一BPU架构开发的“地瓜”机器人平台,已应用于扫地机、工业机械臂等场景。
“智能汽车的算力优化、算法迭代经验,能直接赋能机器人开发,比如我们将车载端到端智驾技术迁移至机器人,实现其运动控制的‘丝滑感’与安全性提升。”吕鹏说。
知行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行科技”)则通过并购关节研发企业切入机器人领域,基于智驾域控技术打造出全球首款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适配轮式、双足等多形态机器人。
场景融合与生态共建
激活产业增长新动能
如果说技术与产业链是聚合智能的“骨架”,那么场景融合与生态共建便是填充其“血肉”的核心。从单一产品思维转向生态思维正成为越来越多新能源行业人士的共识。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足球联赛”案例颇具代表性。加速进化副总裁苏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以足球赛为切入点,构建开发者生态。高校队伍通过简化的开发工具,只需基础编程能力就能实现机器人自主踢球,而顶尖团队可通过底层优化提升性能。”
低空经济则在交通场景重构中展现巨大潜力。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曲小波团队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提出“轻基础设施、重运载工具”的低空交通解决方案。“传统直升机成本高、安全性不足,而电动化、分布式动力的飞行汽车可解决这些痛点,借助汽车供应链,成本有望从千万元级降至20万元级。”曲小波表示。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践更具代表性,该公司与吉利合作打造的4座至6座电动飞行器,续航可达200公里,噪声仅40余分贝,目前已进入载人适航取证阶段,计划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
“我们正在构建‘低空出行+文旅+应急救援’场景矩阵,比如与四川航空合作打造‘城市候机楼’,从光谷到天河机场仅需10分钟,票价约在399元至499元之间,为时间敏感型用户提供新选择。”沃飞长空副总裁肖前志说,目前公司已储备千架百亿元级订单,四川、重庆等地低空文旅走廊项目也在推进中。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从车企视角提出“一车带全链”的生态思路。“我们正联合高校、机器人及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共享智能汽车的能源动力、通信组网、AI大模型技术,将汽车产业链延伸至新领域。”江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江波表示,目前江汽集团已与低空飞行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探索空中出租车与地面交通的协同运营,同时联合清华大学等攻关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目标是通过技术共享、供应链互通,让智能汽车成为聚合智能产业的桥梁。
从智能汽车的规模化落地,到具身机器人的生态初建,再到低空经济的场景破局,聚合智能产业正沿着“技术同源—产业链互通—场景融合”的路径加速前行。正如张永伟所言:“未来五年,智能汽车、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将形成万亿元级‘新三样’出口力量,而融合发展是抓住这一机遇的唯一选择。”随着产业链持续完善、生态不断壮大,聚合智能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又一张“王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我来说两句
推荐阅读
-
中国银行:下半年我国经济或快速复苏,全年增长4%左右图片来源:人民视觉中国银行研究院周二发布《2022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或将进入快速复苏通道,...
-
上财:今年中国经济或增长4.3%,需高度关注青年就业2017年10月25日,西安,长安大学校园内,学生们在秋雨中现场求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本周发布报...
-
央行报告:2021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东北降幅最大2022年6月13日,辽宁沈阳,工人在水发航宇星物联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制造安全控制型膜式燃气表。图片来源:人民...
-
一个月股价大涨近50%,东瑞股份加大押注“猪周期”,定增图片来源:图虫创意7月8日(周五),东瑞股份(001201.SZ)股价收于44.90元,涨7.78%,自5月30日以来其...
-
太阳能行业周报:产业链价格齐涨硅料涨势将延续多晶硅价格硅业分会和PV-InfoLink数据显示,本周全国单晶致密材料成交均价为28.96万元/吨,较前一周上涨1.9...
-
种业专家创新大讲堂在京成功举办7月9-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主办的专家创新大讲堂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讲堂以“...
-
“20恒大01”本息兑付再展期议案未获债券持有人投票通过7月11日上午,恒大地产发布公告称,《关于调整“20恒大01”债券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未获债券持有人大会通过。恒大地产表...
-
城市圈乘车码互通刷码乘地铁哪家强?2017年起,公交码成为公交、地铁的标配。深圳地铁依然“孤傲”地实现北上广深的互通。三年前,上海地铁MetroMetro...
-
乘联会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前三,问2022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
-
Minisforum介绍新款UM560迷你主机,支持US今年6月,Minisforum发布了新款UM560miniPC,搭载AMD6核R55625U处理器,支持USB-C一线连...
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