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加速跑马圈地
随着纯电车型的加速上量,动力电池行业加速快跑。2025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国轩高科(002074.SZ)、亿纬锂能(300014.SZ)等众多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真正让电池厂商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的,是在行业“蓝海”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众多突破。例如,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孚能科技预计今年年底将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9月17日,固态电池指数累计大涨52%。
孚能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已经发布,产业链将聚焦材料革新与系统级安全设计,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产业化或提速。
“从目前各家厂家的研究进程来看,固态电池全面市场化仍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财经人士屈放认为,短期仍然是半固态电池逐渐技术积累的过程,需要解决离子电导导电率、硫化物稳定性等工艺问题以及成本问题。
产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576.6GWh,同比增长50.6%;累计装车量355.4GWh,同比增长45.1%。
销量、装车量大增,也使得动力电池企业业绩上扬,中创新航的增长较为突出。报告期内,中创新航实现营收164.19亿元,同比增长31.7%;净利润达7.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4%。
中创新航方面表示,上半年中创新航规模效应与技术红利持续释放,动力电池装车量21.8GWh,同比增长22.7%,排名全球第四、国内第三,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在乘用车市场,国内市占率快速提升,已于7月跃升至8.4%,全面进入丰田、大众、现代国际OEM下一代平台项目订单。
国轩高科多项经营指标刷新历史或阶段新高。报告期内,国轩高科实现营收193.94亿元,同比增长15.48%;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35.22%;扣非净利润为7287.07万元,同比增长48.53%。
据悉,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锂电池累计出货约40GWh,同比增长超48%,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目前,公司产品已供货奇瑞、吉利、零跑等多款中高端车型,预计B级及以上车型的供货占比将显著增加。
部分电池企业尚未扭亏为盈。例如,报告期内,孚能科技营收约43.53亿元,同比下滑3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62亿元。
对于营收下滑问题,孚能科技方面表示,一是部分产品价格随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而下降;二是为保障盈利质量,公司战略倾斜优质海外客户,整体出货量有所下降;三是新增SPS产能仍处于爬坡期,新定点车型有待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
孚能科技相关负责人强调,公司稳步推进广州基地和赣州新能源基地两处先进SPS产能基地的爬产,目前产品良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将保障已定点车型的放量,同时加大SPS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提升产品出货量及规模效应。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现状,上述孚能科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企业产能闲置,固定成本摊销压力大;另一方面,为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供应链风险,电池企业应加大海外建厂力度,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更高的资本投入。
聚焦固态电池展开“竞速赛”
尽管目前主流的液态电池市场需求旺盛,但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以及长循环寿命等显著优势正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也聚焦这一技术难点展开“竞速赛”。
2024年年底,孚能科技便建成了全固态电池小试线。据悉,该公司全固态电池整体进度已经由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加快推进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并计划于2025年年底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投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是孚能科技的产品规划方略。孚能科技方面表示,今年8月,公司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经交付,采用高镍三元正极和高硅负极,能量密度为400Wh/kg;2026年将推出第二代产品,正极材料升级至富锂锰基/高镍正极,并采用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500Wh/kg;2027年将推出第三代,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孚能科技固态电池研发聚焦在两个主要领域。其一是具有多年技术积累的软包叠片工艺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应用,其二是材料体系开发提高固态电池的综合性能。”上述孚能科技负责人向记者强调。
赣锋锂业同样实现了固态电池的小批量量产。据介绍,赣锋锂业固态电池已形成全链路布局,覆盖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主要原材料含硫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等,技术路线为氧化物和硫化物体系。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
除了传统电池企业,不少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看到了固态电池的潜力和机遇,德尔股份便是其中的代表。早在2018年,德尔股份便开始致力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据介绍,德尔股份在上海已经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目前在加快推进中试线建设中,在中试线跑通后将逐步开始规划实施量产线建设。2025年6月,公司发起设立德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加速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商业化量产仍需时间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已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动力电池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9月4日,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全固态电池及其他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对此,上述孚能科技负责人认为,新国标提升热扩散要求并新增多项严苛测试,企业需加大创新投入,小企业或被淘汰,行业“强者恒强”。同时,材料与系统创新成重点,为满足新国标,产业链将聚焦材料革新与系统级安全设计,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产业化或提速。
“新的政策必然会推动固态电池的发展。”屈放表示,固态电池相较于其他电池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一旦实现市场化不仅对现有电池市场化产生较大冲击,甚至会影响燃油车市场。同时固态电池下游应用端还包括低空飞行汽车、储能等。
中金公司研报也认为,固态电池有望在eVTOL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推动固态电池规模化降本,然后在动力领域逐步量产装车。
但在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看来,固态电池被资本市场热炒为“锂电池的终极形态”,最近更是成为A股市场的“新宠”,仿佛量产爆发已近在咫尺,上演“概念狂欢”。然而,喧嚣过后,行业终将回归理性。“作为一项仍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前沿技术,固态电池距离真正的产业化,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现有材料条件下,还没有既能保持≥400Wh/kg能量密度,又能在室温下、常压长循环使用的全固态电池。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停留在实验室和小试线阶段。”顾国洪强调。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2030年将是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的关键节点。例如,中金公司方面预计,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需求量有望超150GWh。同时,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808GWh。
上述孚能科技负责人也强调,2026—2027年,孚能科技计划推进小批量量产固态电池装车,并配套建设GWh级别的生产线。2030年则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我来说两句
推荐阅读
-
中国银行:下半年我国经济或快速复苏,全年增长4%左右图片来源:人民视觉中国银行研究院周二发布《2022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称,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或将进入快速复苏通道,...
-
上财:今年中国经济或增长4.3%,需高度关注青年就业2017年10月25日,西安,长安大学校园内,学生们在秋雨中现场求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本周发布报...
-
央行报告:2021年企业贷款利率创新低,东北降幅最大2022年6月13日,辽宁沈阳,工人在水发航宇星物联科技(辽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制造安全控制型膜式燃气表。图片来源:人民...
-
一个月股价大涨近50%,东瑞股份加大押注“猪周期”,定增图片来源:图虫创意7月8日(周五),东瑞股份(001201.SZ)股价收于44.90元,涨7.78%,自5月30日以来其...
-
太阳能行业周报:产业链价格齐涨硅料涨势将延续多晶硅价格硅业分会和PV-InfoLink数据显示,本周全国单晶致密材料成交均价为28.96万元/吨,较前一周上涨1.9...
-
种业专家创新大讲堂在京成功举办7月9-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主办的专家创新大讲堂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讲堂以“...
-
“20恒大01”本息兑付再展期议案未获债券持有人投票通过7月11日上午,恒大地产发布公告称,《关于调整“20恒大01”债券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未获债券持有人大会通过。恒大地产表...
-
城市圈乘车码互通刷码乘地铁哪家强?2017年起,公交码成为公交、地铁的标配。深圳地铁依然“孤傲”地实现北上广深的互通。三年前,上海地铁MetroMetro...
-
乘联会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比亚迪、特斯拉、五菱前三,问2022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1万辆,同比增长141.4%,环比...
-
Minisforum介绍新款UM560迷你主机,支持US今年6月,Minisforum发布了新款UM560miniPC,搭载AMD6核R55625U处理器,支持USB-C一线连...
作者信息